秉佛心印,“唯传见性法,出世破迷宗”的一代祖师慧能大师,是怎么讲解《妙法莲华经》呢?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《法宝坛经》机缘品第七中的一段。
僧法达,洪州人,七岁出家。常诵法华经,来礼祖师,头不至地。师诃曰:礼不投地,何如不礼,汝心中必有一物,蕴习何事耶?曰: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。师曰:汝若念至万部,得其经意,不以为胜,则与吾偕行,汝今负此事业,都不知过,听吾偈曰:礼本折慢幢,头奚不至地。有我罪即生,亡功福无比。
各位知道《妙法莲华经》在三藏十二部中,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大家也都会说“成佛的法华”这句话,但是这句话多数是道听途说来的,不是真明白这句话的真实义了。因为这部经典就算如来在世时,也是犹多积怨。那么这些积怨来自何人?这些积怨来又自何处?这个问题,我们应该思考。应该说这些积怨、憎恨、抱怨、讥诋诽谤的正是当年追随世尊,并号称佛弟子的人!应该说这些人对于已经到手的荣誉称号悭吝不舍,放不下几十年已经获得的在僧团以及大众心中的地位。
《妙法莲华经》是究竟了义的大乘解脱路;是不立一法的真空妙有,是不碍万法的妙有真空的绝对真理。所谓的开权,就是引领大家自己否定了自己,原来发出去的各种光荣称号、名号、证书,一律作废。所谓的显实,就是实相无相的境界,既不离开现实又不住表相,触而不染的智慧只从众生的各种苦难中来。要解脱自己还必须回到帮助众生解除苦难的现实中去!一切从零开始,一刻也不要脱离众生,觉悟的人不会逃避现实、脱离众生而独自成就。
真正领会佛义的人并不多,明白了一切都不可得,还能真心愿意这样做的人就更少。在当今要弘扬法华的意义,在于引导大众做无欲无求的主人,法华经不是封神榜,法华大会也不是神仙会,更不是评定各种荣誉职称的功劳簿。那些心中不净、心中不正的人,是很难消除增上慢心理的,他们不会认识到这种过患。法华会上退走的五千人,对自我名利地位的执着,迫使他们身不由己地跳出来,反对憎恶曾经追求的真理。
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出家的法达法师,明明读不懂经典,却还深怀众生知见,看不起六祖大师。读诵过法华,就以为比别人高明,心里牢牢执着自己是读诵法华的,把这一点当成了包袱整天背着,自己却认识不到。六祖大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心中只要还有对自我的执着,就已经造业了,就已经有罪过、清净心就被污染了。大家睁开眼睛看看社会现实,自称学法华的人们,是不是这样子?
“亡功福无比”的亡是动词,去掉内心对“功德”的追求。一个人若是心里没有了追求功德利益的想法,其心就是净土。如此应知凡是以各种功德利益诱惑我们的,都不是究竟了义的智慧。末法时期我们能修学读诵法华,那是诸佛菩萨愿力成就,并不代表着我们就比他人高等了。因为相上存在着千差万别而佛性并无差别。带着追名逐利的私心去解读法华,只能是背道而驰。《妙法莲华经》明确说:诸佛智慧甚深无量,其智慧门难解难入,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知。二乘人的心量有限,小乘人只图自了,根本就不知道智慧门为何物,更不要说开启智慧门了。难奈不住名利诱惑的,就只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胡说八道曲解如来真实义了。
如此一来,放之四海而皆准、与时俱进的宇宙真理,反而成了人们自我美化、自增高慢的代名词了。还有另外一种情况,就是不求胜解,美其名曰述而不作。因为没有人带领大家打破学习者获得真正智慧的禁区,所以把本来清清楚楚的绝对真理,复杂化、玄妙化。只要我们睁开眼睛看看《法宝坛经》,听听六祖慧能大师怎么开示的法华,就可以破掉罩在经上的各种迷雾了。
还要强调一点,毛主席说过《法宝坛经》“是劳动人民的佛经”。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经典是为最广大的大众解除各种疑惑的,是要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智慧;大家都可以学习,都可以平等地探讨交流了。 能不能学习交流这部经典,不在于穿什么衣服,而在于你的立场,站在哪里。
劝世人虚心下来学习一下六祖慧能大师怎么讲的法华,不就全明白了吗?也在此发愿:生生世世平等对待一切人事物,虚心学习,恭敬一切众生。